【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莉莉 通訊員 韓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將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近年來,玉門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四區一高地一家園”建設目標任務,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抓手,深度融入“兩圈一線”,不斷完善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玉門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玉門是鐵人王進喜的故鄉,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精神深植玉門。依托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和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玉門市大力開發玉門油田紅色旅游景區,建成了集培訓、參觀、體驗、教育為一體的玉門鐵人干部學院、鐵人王進喜紀念館、693人防工程等紅色旅游景點,吸引了省內外眾多游客來玉門了解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輝煌歷史,感悟博大精深的石油文化和鐵人精神。
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盧萬鵬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我們必須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繼續秉持‘政治建院、紅色立院、特色興院、統籌辦院’的辦學理念,以鐵人精神打造鐵人學院,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玉門鐵人干部學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
據了解,截至目前,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共承辦各類培訓班353期,培訓黨員干部2.5萬人,承接主題實踐、黨性教育、研學參觀共5900多批次,44萬余人。

紅色文化不僅是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點,也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撬動點。玉門市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放大文化旅游綜合效應,全力促進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使鄉村旅游發展有“說頭”、有“看頭”,游客能“點頭”、百姓有“賺頭”。
玉門市柳河鎮紅旗村的村民歐陽就瞅準當地打造“紅田園”3A級景區的機會,利用傳統特色文化發展起了餐飲和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也為自己增加了收入。
玉門市文化陣地建設也不斷夯實,群眾文化活動百花齊放,文藝作品創作深入人心,使得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層群眾,文化產品和服務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
走進玉門市文化館排練廳,大家伙正忙著排練舞蹈。玉門市文化館創作部主任馮凱說:“我們會經常創作一些舞蹈、音樂快板、合唱等各種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同時深入挖掘像鐵人王進喜、顧天祥等先進人物事跡,將他們的先進事跡融入到我們的文藝創作中,讓標桿人物立起來,讓先進人物活起來,讓優秀文化作品走入尋常百姓家。”
現如今,去鄉村大舞臺欣賞民俗表演、去文化館參加書畫活動、去廣場跳舞鍛煉、去博物館看文物、去圖書館“充電”……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已成為廣大群眾的生活常態。
近年來,玉門市文旅產業獲得長足發展,15個鄉鎮、街道均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9個行政村,19個社區實現了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各類體育場館309個,人均體育場面積達到2.06平方米,超過了全省的平均水平。玉門油田紅色旅游景區和以紅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成為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上的新亮點。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按照市十六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四區一高地一家園’的奮斗目標,全面繁榮文化事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將更多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納入旅游線路,實現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一區、兩城、三線、四點、多元’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推動玉門文化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玉門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高正升說。
版權聲明
為加強原創內容保護,日前,甘肅日報、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各子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各平臺已將其所有的版權統一授予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進行保護、維權及給第三方的授權許可。即日起,上述媒體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圖片、攝影、視頻、音頻等原創作品,文創產品、文藝作品,以及H5、海報、AR、VR、手繪、沙畫、圖解等新媒體產品,任何機構、媒體及自媒體未經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許可,不得轉載、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關內容,請致電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