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滕愛琴 馮文強
棗香四溢,又是一年豐收季。連日來,靖遠縣石門鄉在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積極聯系企業、合作社等,發揮本地企業引領作用,深入各村收購大棗,幫助棗農解決紅棗銷售問題,助農增收解民憂。
在靖遠縣農匯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棗農們正忙著晾曬、分揀、裝箱、稱重、裝車,現場一派繁忙,一箱箱石門大棗正源源不斷地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企業積極主動與棗農對接,加大對石門大棗的采購力度,幫助棗農拓展銷售渠道。由于今年科學管理,石門大棗品質比往年更好,我們對今年的紅棗收購也很有信心。在石門鄉小口、茨灘、壩灘村收購大棗,主要發往河北、哈爾濱等省市,并出口韓國。”靖遠恒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生寶說。
以實際行動彰顯社會責任,靖遠恒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短短一個月內,已累計銷售大棗100多萬斤。
“今年我家30畝大棗迎來豐收,剛晾曬好就被企業收購了,價格也很合理。大棗不愁賣,我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石門鄉茨灘村村民劉永輝高興地說,明年要繼續努力,把大棗的品質保證好,爭取持續增收。
靖遠種植大棗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石門、雙龍兩鄉。石門“小口大棗”栽培歷史悠久,特有的河谷川地、紅膠黏土、山泉灌溉等自然條件,賜予了鮮棗果大粒重、香脆可口,干棗久放不壞、肉厚味濃的獨特品質,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先后獲得“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全國林果產品博覽會金獎”“甘肅省十大名果”等稱號。
每一顆紅棗都寄托著棗農們的無限期望,紅棗成長的每一步都牽動著棗農的心弦。如今,靖遠石門“小口大棗”名聲在外,成為紅棗市場上的“風景”,成為村里的主導產業,給當地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版權聲明
為加強原創內容保護,日前,甘肅日報、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各子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各平臺已將其所有的版權統一授予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進行保護、維權及給第三方的授權許可。即日起,上述媒體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圖片、攝影、視頻、音頻等原創作品,文創產品、文藝作品,以及H5、海報、AR、VR、手繪、沙畫、圖解等新媒體產品,任何機構、媒體及自媒體未經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許可,不得轉載、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關內容,請致電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