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2drao"><nobr id="2drao"></nobr></code>

  • <code id="2drao"><nobr id="2drao"></nobr></code>
      1. 涇川文匯 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因素

         2022/11/21 09:12 來源: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段,B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段,B

          11月17日,中冠球隊甘肅涇川文匯在足協杯比賽中以總比分7:5戰勝中超勁旅北京國安,晉級16強。一時間,涇川文匯爆冷淘汰北京國安的消息被迅速推上“熱搜”,平涼涇川這座小縣城成為新“網紅”。

          涇川文匯一戰成名真的只是靠運氣嗎?記者走進平涼市尋找答案。涇川文匯的一戰成名,當然離不開球員的勤學苦練和教練的辛勤付出,但更多的是凝結著平涼市近年來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健康中國戰略、體育強國戰略,體育基礎設施快速提檔升級,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努力。

          據了解,平涼市委市政府近年來大力支持足球事業發展,專門出臺了深化足球改革實施方案,投入資金舉辦校園足球聯賽,劃撥土地建設足球場地,每年有十多所學校被命名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多次成功舉辦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崆峒(國際)武術節、全國業余圍棋“7段王”爭霸賽等體育品牌賽事,并采取線上線下方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平涼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35%以上。

          平涼體育事業發展迅猛

          近十年,是平涼體育事業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高、發展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平涼全市鄉(鎮)、村級均建成體育健身工程,共建有各類體育場地8005個,場地總面積423.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平方米,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當地大眾體育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平涼市每萬人擁有0.5塊足球場地,條件較好的新建居住區、廣場、公園配建1塊五人制以上的足球場地;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塊標準足球場地。全市共新建足球場地120塊,其中,5人制55塊,7人制(8人制)16塊,11人制49塊。

          即將竣工的地標性建筑——平涼市體育運動公園總占地面積450.31畝,不僅顏值高、配套齊,更配套建設了高標準的足球場。靜寧縣體育館主體框架已封頂,靈臺縣體育中心已投用;海寨溝景區創建為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

          “十三五”以來,平涼市通過社會化運作舉辦了全省足球爭霸賽東部賽區比賽,多次組織參加了由中國足球協會、甘肅省體育局主辦的“我愛足球”中國足球爭霸賽(甘肅賽區)社會組總決賽成人組、青少年組、兒童組(娃娃組)大賽,均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舉辦并組織參加了“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甘肅賽區總決賽,均取得優異成績。成功承辦了2019年甘肅省青少年U15足球錦標賽。從2019開始,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平涼市足球超級聯賽。

          而平涼也以打造文旅康養產業鏈為契機,舉辦了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崆峒(國際)武術節、中國乒乓球協會會員聯賽、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全國太極拳健康工程等體育品牌賽事。平涼市20所學校榮獲全國圍棋特色學校稱號,13所學校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稱號。

          “體育強市”高標準育人才

          近年來,平涼市對全市體育事業、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等從總體上進行了系統、科學的規劃設計,每年建設籠式足球場5個以上。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平涼市還注重加大對足球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的培訓力度。目前,平涼市具有足球資質等級的教練員50人以上,注冊足球裁判員達到140人以上。

          平涼市體育局局長穆冬梅說:“我們將加強足球管理經營和科研人才的培訓,培養不同類別和方向的足球專業人才。

          力爭到2025年,足球教練員達到80人以上,注冊裁判員達到290人以上。多渠道配備師資,爭取3至5年逐步落實每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有1名足球專業教師。多方式培訓師資,完成對100名校園足球專兼職教師的培訓。”

          近年來平涼市體育局、平涼市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分別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受到國家體育總局表彰。培養了李柱宏、張麗霞、逯艷、李文娟、彭娜、王盼盼等一批國際級健將。

          據了解,平涼市著重打造“運動康養”,計劃投資1.4億元實施涇川全民健身中心、靜寧體育館等項目9個,加快市體育運動公園開放運營;推進崆峒武術融入康養旅游線路,打造崆峒武術養生拳教學基地和研學項目,策劃舉辦崆峒國際武術節。依托即將建成的市體育公園,靜寧奧林匹克運動公園和靈臺縣體育館、涇川縣生態體育公園舉辦崆峒武術、足球等各項體育賽事,把平涼打造成全國足球訓練基地和固定比賽場館,以“體”促進平涼市文旅康養產業鏈發展。

          體育文旅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

          一場頂級賽事帶火了一座城。平涼涇川文匯的一戰成名,讓位居西北的不知名小縣涇川迅速“名揚天下”。

          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只知道“涇渭分明”這個成語,但對于涇河的主要發源和流經地涇川卻不一定知道。其實,涇川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這里有始建于西漢元封元年的中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被譽為“天下王母第一宮”,這里也是甘肅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這里有規模宏大、氣勢恢宏,曾經先后三次出土佛舍利、被譽為“華夏佛寶圣地”的大云寺。

          這里有建于北魏時期的著名的南石窟寺。

          這里擁有全國關內現存最大的完顏后裔聚居區、國內完顏姓氏聚集的最后一個部落所在地——完顏村。

          涇川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平涼的名片更是亮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而平涼近年也在逐步推進,其口號是“問道崆峒養生平涼”,舉辦體育文化旅游節,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農林等業態融合發展,致力創建文旅康養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市。

          “涇川文匯挺進16強,讓更多人了解涇川、了解平涼。”平涼市文旅局局長、崆峒山大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唐常寧說,“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包括崆峒武術、足球、自行車在內的體育運動項目,依托即將建成的平涼市體育運動公園、靜寧奧林匹克運動公園、靈臺縣體育館和涇川縣生態體育公園舉辦多項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借助平涼豐富的康養資源和產業,把平涼打造成全國足球訓練基地和固定的比賽場館、運動員康養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同時加大文旅康養產業招商力度,讓更多的文旅康養項目落地涇川,落地平涼,帶動當地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平涼市文旅康養產業鏈做實做強。”

        版權聲明

        為加強原創內容保護,日前,甘肅日報、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各子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各平臺已將其所有的版權統一授予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進行保護、維權及給第三方的授權許可。即日起,上述媒體采訪、拍攝、編輯、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圖片、攝影、視頻、音頻等原創作品,文創產品、文藝作品,以及H5、海報、AR、VR、手繪、沙畫、圖解等新媒體產品,任何機構、媒體及自媒體未經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許可,不得轉載、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關內容,請致電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

        相關新聞